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買地20年爆爭議 400戶組自救會【聯合報╱記者呂筱蟬/楊梅報導】

400多戶購買「吳從子旺」祭祀公業土地者,昨天組成自救會商議保住土地的對策。
記者呂筱蟬/攝影
楊梅市葉姓市民20多年前向「吳從子旺」祭祀公業購買土地,因祭祀公業內部糾紛,土地買賣爆發爭議,2月間他被法院判決需返還土地,造成其他400多戶買家恐慌並組成自救會,昨天商討保住土地對策。
吳從子旺祭祀公業派下員吳姓民眾向桃園地方法院提告,指出當年由吳長輝等17位派下員,在民國74年至95年偽造不實名冊向桃園縣政府核備後,推吳長輝為管理人,20多年間賣出高達400多筆土地,但並未獲派下員105人的多數同意,已妨害祭祀公業全體派下員的所有權。
自救會長葉佳鉥說,他的大平街住家土地,早年是向祭祀公業承租,每次交租都交給吳長輝,民國78年不疑有他花了兩百多萬向吳長輝買下土地,如今祭祀公業內部爆爭議,卻要他將土地歸還,善意合法購買的土地,竟被指控為非法取得,「辛苦一輩子,不如一張紙」。
桃園地方法院判決葉姓市民敗訴後,必須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雖還能上訴,但引起購買祭祀公業土地的其他400多戶民眾恐慌,其中近50戶都已挨告,他們昨天齊聚楊梅市公所組織自救會,楊梅市長彭聖富與桃園縣議員張火爐、周玉琴、李家興、陳賴素美都來關心。
葉佳鉥說,自救會初步決議,未來將採聯合訴訟爭取權益,希望法官不要單方面保全祭祀公業成員,別讓400多戶居民無家可歸。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中国,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

中国,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 - 牧笛 - ★牧笛(KNIGHT)城堡★
 
一,中国,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
    由于长期搞愚民政策,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高度无知,甚至连自己差点被杀光的历史都浑然不知,所以历史的悲剧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临到中国人的头上。我常常为我们这个被愚民政策几乎毁掉的民族感到痛心。这里讲述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事件——种族灭绝!
    在中国,有很多人尊成吉思汗为民族英雄,并且以成吉思汗打下的辽阔疆土为荣。这里我想告诉这些人的是:你们搞错了。他是征服者,而且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差点让中国人绝种的人!成吉思汗对中国人实行的是种族灭绝政策,认为汉人太多,必须斩尽杀绝,要变城廓和村庄为水草肥美的大草原。具体的做法是:破城以后,将汉人驱赶到郊外,然后命令工匠出列,其余全部杀光,一个不留。在这种血腥的屠杀下,北方的汉人在金人的名义下被杀了个干干净净,南方的汉人也几乎被杀光,以四川省为例,南宋时有人口1300多万人,被杀得只剩下80万人。其它南方各省的情况也差不多。国外学者的研究认为,被杀汉人达7000多万人。而宋代的中国总人口还不足一亿。这种屠杀的血腥程度大家应该想象得出来。正常情况下中国人应该被杀得干干净净,中国这块土地应该改讲蒙古语。绝不要认为我是在危言耸听,和南宋人同时代的很多民族就遭到了种族灭绝的命运。契丹人被金人杀了个干干净净,蒙古人杀光了金人,还杀光了西夏人。而且是如此的彻底,这些民族不光是血统,连语言和文字都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本来也将是中国人的命运,但中国人也许真的是上帝的选民,上苍凭空的对中国人多了一分眷恋。派来了一个神的使者,来挽救这个行将灭绝的民族。这个人的名字叫耶律楚材,契丹人,受过汉人的教育,懂天文历法。因为曾经正确的向成吉思汗预测了一次日全食而深受成吉思汗的信任。迷信的成吉思汗认为,天上的事情都懂的人,地上的事情肯定更懂。因而对他言听计从,官拜宰相。面对汉人行将灭绝的命运,这位外族人动了恻隐之心。终于决定来管这份闲事。他对成吉思汗进谏道:臣跟随大王多年劳苦征战,无非是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今天土地得到了,人民却被大王杀光了,大王喜欢的玲珑奇巧之士,能工巧匠,俱在人民中间,我为大王计,认为这很划不来。当时在场的蒙古人全部反对,认为这违反蒙古的既定国策。只有成吉思汗出于对宰相一贯的信任,点下了他尊贵的头——这是汉人能够奇迹般的摆脱天命,苟延残喘到今天的真实的历史!
    我如实的记述这段历史,无意于唤起民族之间的旧仇,原因很简单:(1)杀人犯的若干代后氏子孙不可以被视为杀人犯,(2)许多自认为血统纯正的汉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3)一个原本无敌于天下的民族竟然走到了灭亡的边缘,很大程度是咎由自取,不能全怪别人。但作为一个说汉语言的民族,这是一段应该永远铭刻在心的历史!对于存续了汉文明的义士——耶律楚材,要学会永远的感恩!
这不是一段孤立的历史,也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中国人刻意的搞愚民政策自我摧残的必然结果。后来的大明被满清灭亡简直到了搞笑的地步。大明有一亿多人口,满人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刚出娘胎的婴儿仅五十万人。除去二十五万女人,再除去未成年的孩子,老人,残疾人。病人。能征战的人最多十多万人。一亿多人就被这十多万人征服了。这简直比老鼠吃光了大象还要夸张。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已经被愚民政策搞成了一个白痴民族,在这个星球上成了一个随时可以被淘汰掉的种族!
中国,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 - 牧笛 - ★牧笛(KNIGHT)城堡★
                                                                                                  古代的中国军阵 

二,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军团
    中国军队是不是真的就如此的弱不禁风呢?要了解古代的中国军队的作战实力,我们可以先去了解汉匈战争中一场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战例。由于汉武帝任人唯亲,任命的出征将领全是其舅子老表。这些人甚至是文盲和半文盲。以至于当时最著名的军事家李陵竟然榜上无名,李陵曾和司马迁一道掌管皇家图书馆,因而有机会饱览在民间无法见到的大量中国古兵书,成为了当时的兵法大家。不服气的李陵找汉武帝论理。因为匈奴人是全骑兵,步兵追不上骑兵,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汉军也是以骑兵打骑兵。汉武帝告诉李陵,他知道李陵的才干,但骑兵已全部派出,没兵了。参战心切的李陵只好压缩自己的期望值,要求汉武帝给他5000步兵,他愿意以5000步兵横行匈奴。这是一个很低的要求,汉武帝无法拒绝,就给了他5000步兵,于是一代兵法大师就带着他这点小小的家当踏上了遥远的征程。最后这只小部队在远离汉境的匈奴腹地和匈奴王亲自指挥的十几万匈奴主力骑兵遭遇了。人员对比是三十比一,兵种是骑兵对步兵。按古代中国军事家的研究,如果是一对一,因为骑兵转身和躲避匀不灵活,所以骑兵不是步兵的对手。但如果列阵而战。十个步兵也不是一个骑兵的对手。这是一场战斗实力对比达三百比一的战斗。按军事常识,匈奴人一次冲锋就足以把这5000人抹掉。但这5000名中国步兵用娴熟的战斗技巧明确无误的向所有了解这场战斗的人们展示了古代中国军队卓越的战斗水准。匈奴人发起了一次次狂涛般的冲锋,但冲多少人上去,汉军射多少人下来。匈奴人仍然坚忍不拔的继续发起反复冲锋,冲锋到最后,匈奴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汉军的军阵巍然不动。最后惨重的伤亡终于让狂热的匈奴人清醒了。意识到这是一场超越他们能力的战斗,再冲下去,除了扔下更多的尸体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再也没有一个匈奴人敢于进入汉军弓弩火力的射程,只敢远远的在汉军弓弩火力的射程之外兜圈子。但匈奴王也展示了良好的指挥才能,强攻不下,仍继续用部队缠住汉军引诱汉军放箭。骑兵一旦避战,步兵便无可奈何。而且是一只孤立无援的孤军。李陵开始带着他这5000人边打边撤。其间不断打垮匈奴人利用各种地形,各种时段和各种气象条件进行的偷袭。经过十多天边打边撤的战斗,这只小部队从匈奴腹地逐渐撤退到离汉朝边境仅三天行程的地方。此时尚有三千七百名士兵(每天战斗减员不足百人),并且携带着全部伤员,装备,淄重。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补给,这支部队几乎还能和匈奴人无休无止的打下去。而和李陵保持交战的匈奴骑兵仅剩八万余人。李陵的通信兵也早已成功的冒死突破了匈奴骑兵的封锁及时的送出了求援信,但镇守边关的将领虽有三万之众,竟然不敢接应。此时匈奴王的战斗智慧,耐心和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这支携带了大量备用箭支的远征军的弓弩箭支射尽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子弹打光了。最后终于被匈奴骑兵冲垮。为了挽救被俘的几百名士兵的生命,李陵以释放被俘士兵为条件,投降了。李陵原来打的主意是诈降,然后趁隙逃脱。但汉武帝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后,立刻迫不及待的杀了李陵全家(司马迁也是因此事受的宫刑)。搞得李陵有家难回。只好留在匈奴。而匈奴王经历了和李陵的这场血战之后,对李陵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听说汉武帝杀了李陵的家人,立刻把亲女儿嫁给了李陵。李陵虽然还活着,但作为一代军事大家的李陵已经死了。在汉匈战争中,李陵没有帮过匈奴王半点忙。所以我不认为他是汉奸。而和李陵的这5000汉军步兵血战之后,匈奴王再也没有勇气和汉军的任何一支部队决战,此后所有的战斗都是在躲避不及的情况下被迫应战。足见此战对匈奴人自信心的打击。
    通过这个战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中国军队不仅不是一支弱不禁风的军队,反而拥有人类古代战争史上最卓越的战斗品质,这是一场在整个人类步兵战斗史上无人可以超越的丰碑,唯一和李陵的步兵战阵实力接近的是亚历山大和他的马其顿方阵,但亚历山大从未进行过实力如此悬殊的战斗。这五千名汉代步兵的战斗实力竟然超过明朝一亿多人口的国家的总和!这场战斗明白无误的向今天的人们表明了弓箭在古代中国军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军队作战仰仗的是强弓劲弩,而不是武功。军队应该依靠弓箭还是武功作战,西方人也曾迷茫过,但英国人通过十五世纪和法国人在百年战争中的一次战斗搞清楚了这一点,交战双方是一万名英国弓箭手对四万名法国甲士,交战的结果是四万名法国甲士不仅没能赢得胜利,反而被英国弓箭手全数歼灭,从此英国人认识到了弓箭的价值,全国人人习射,连妇女都把学习射箭作为时尚。对弓箭的重视使英国人在十五世纪迅速的崛起,成为欧洲的强国。而中国军队至少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已经选择强弓劲弩为主战装备了。这显示了中国人的专业和内行。《荀子》为我们留下了春秋时期中国军人标准装备的记录:操十二石的强弩,带矢五十枚,持长戈,配剑,衣三属之甲,赢三日之粮。《六韬》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支部队的装备情况:一师(一万人)应装备强弩六千具。剩下的四千人中,绝大部分是弓箭手。这是一支全员皆射的军队!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的战术原则是一样的,仅拥有人数优势,却没有火力优势的军队是无法赢得战争胜利的。而中国人对这一点非常在行。之所以选择弩而不是弓作为主战装备,跟美国人在民间转轮手枪人手一只时,陆军的制式武器仍然是前装滑膛枪一样。能在敌人能伤到自己之前放倒敌人,这种优势是射速所无法替代的。而弓的搭配和二战中步枪和冲锋枪的搭配原理是一样的。当然,在马克芯机枪发明以前,步兵要完全依靠火力阻止骑兵的冲锋是不现实的,同时匈奴人在和欧洲人交战时也显示了其极强的火力,被欧洲人称为死亡之雨。要了解中国人是如何解决抗击骑兵冲击和防弓箭的战术问题的,就必须要了解中国人的战术思想-----列阵而战。中国人列阵而战的理由是:(1)一千个人轮流进行的攻击,远不如一百个人同时发动的攻击有效。军队的数量固然重要,但以何种方式组织士兵投入战斗同样重要,只有万刃俱刃,才能形成势不可挡之势。(2)列阵而战可以在交战线上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在交战线上形成局部优势。(3)可以为士兵设计出良好的防护体系,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4)可以使勇者不独进,怯者不独退。维持住阵形就等于维持住了战场纪律。
    齐孙子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战阵史料,方阵和圆阵是所有战阵的基础,其它的阵形即可能是由小方阵小圆阵按不同的排列方式组和而成也可能是方阵和圆阵变化而成,方阵是空心的。过去史学家的解释是便于战车驰骋。但威震天下的马其顿方阵也是空心的,而马其顿人是不用战车的。真正的原因是,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聪明的人对同一个问题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战阵中心的士兵既看不到敌人,也无法攻击敌人,战术价值为零。战阵越大,战斗力浪费越严重。所以战阵必须是空心的。罗马人排出的战阵是实心的,说明罗马人在战阵上是外行。后来东罗马人在匈奴骑兵的攻击下溃不成军,这是必然的结果。至于战阵的壁厚,按拿破仑的战争经验,能不能迅速组成他由马其顿方阵改编而成的营方阵,组织起密集的刺刀丛,是步兵能否成功抗击骑兵冲击的不二法门。拿破仑营方阵的壁厚是六人。中国步兵方阵的壁厚有两种可能,一是最后排士兵的长戈能支援到第一排士兵,二是所有士兵能同时放箭。鉴于中国人对弓弩的高度重视,第二种可能性最大。中国人的阵姿有站阵和坐阵两种,站阵的士兵安全发射的纵深是两人,后排从前排肩位之上射击。坐阵的士兵可调整幅度大些,纵深三人吧。加上中国军队最小的编制是伍,所以五人壁厚的可能性最大。中国军阵能抗击骑兵的冲击是毫不奇怪的,因为这些军阵设计的抗击目标是冲击能力远比骑兵更强大的车兵。此外在中国军阵的阵前应该会布下粗树枝制成的障碍物和绊马索。作用类似于现代的铁丝网,用于减缓敌军的冲击速度,为射倒敌人赢得时间。万弩俱发,箭如雨下,箭如飞蝗,这些文字记述是古代战场中国军队炽烈的冷兵器火力最真实的写照。而中国军阵的设计目标是士兵们必须在如此严酷的战场条件下生存下来。所以良好的弓箭防护能力是所有中国军阵的第一要素。为士兵提供保护的有战车,但主要是盾牌,古代中国盾牌有三种规格,大,中,小。大盾牌为车载盾牌,用途之一是在布列一些阵形时象城垣一样环绕在外围(类似美国人对付印地安人时用马车构成的环形防御)。中盾牌为站阵盾牌,小盾牌为坐阵盾牌。而且从齐孙子对马陵之战的描述”立盾牌以为城垣”看,中国盾牌和欧洲弩手的盾牌很可能一样,带脚架,可支在地上。
    了解了这些,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春秋时期,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诸候国代国依靠其弱小的国力(春秋时期的军制,天子六师,方伯三师,诸候二师,象代国这种小诸候国,最多一师)也有能力不要外援,独力打垮匈奴人的进攻。而战国七雄中最弱的燕国,对匈奴人最多也只是视为讨厌的苍蝇,时不时挥舞一下蝇拍即可。从来没有视为威胁。而匈奴人也从来不敢和任何华夏民族的军队正面交战。至于战国七雄中的强国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之后,在主力部队全军覆没,全国青壮年几乎死光的情况下,仍然有能力以李牧一支数万人的偏师威震匈奴,打得匈奴人只要听到李牧两个字便足以狂奔逃命。实际上如果不是拥有比赵军更优良的战马,匈奴这个民族在当时就会被赵国的残兵败将收拾掉。
    事实上中国人的军事学术水准远远的超越了他们的时代,不知道是出于对于大自然的深入观察,还是出于对军事学术的深入研究,中国人很早就知道歼灭一只军队并不需要费力的在战场上把对手撕成碎片,只需要咬死对手的喉管就可以轻松的置对手于死地。长平之战就是一次典型的窒息猎杀战。秦军就是在最后一刻也没有能力在战场上把赵军撕成碎片,但却歼灭了这个强大的敌人。中国的军事动员体系也到了几近完美的程度,不仅能全民皆兵,而且能全民预备役,这种动员水准,即便是在当今世界,也只有以色列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做到这点。这种全民皆兵不是毛昌导的民兵,而是受过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配备完整齐全的装备,并配备了足够的合格军官的正规部队。此外。中国人对骑兵和车兵的研究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骑兵和车兵被主要用来打击敌人的补给线,摧毁敌人的补给基地,被视作割断敌人喉管的利刃。在进行主力决战时,被用来猛烈冲击敌阵的侧翼和腹背。最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人高度提倡:兵法尚权,机者难得易逝,一旦战机有利,必须马奔不息,实施无情的追击,务必一劳永逸的彻底消灭敌人。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这种一战灭一国的战例。军事学术水准的高度发达使每一位将军都懂得打击敌人的补给线和保护自己的补给线的极端重要性,加上军事动员体系的高度完备,为将军们提供了庞大的作战军团,中国人早在近三千年以前就开始构筑连绵的防线,只是在没有火炮的年代,防线的形式是壁垒而不是战壕。今天的万里长城,它的准确的军事术语就是壁垒。而防守就叫坚壁不出。欧洲人直到1914年军事指挥水平才达到了这个层次。而马奔不息的战术水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也只有极少数最优秀的德国将军的指挥水平达到了这个层次。懂得装甲兵永不停步!但德国人的指挥水准也很难做到一战灭一国。
中国还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毒气战的国家,方法是在上风方向燃烧潮湿的树枝。墨子上有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防毒面具的制做方法。
    此外中国人攻城的战技术水平也到了几近完美的地步,有抛石机,有攻城巨弩(用于摧毁城墙的垛堞,让守军暴露在攻城军队的弓弩火力的杀伤之下。),有专用的摧毁城墙垛堞的垛堞摧毁器具,有可移动的箭楼式火力压制车,有在土堆上的固定式火力压制箭楼,甚至很可能还拥有罗马人引以为傲的可以直接用来摧毁城墙的石弩,因为石弩的两项关键技术,复合弩(这保正了可以制作出任意强度的弩),绞盘(水井用的轱轳就是这种计术,这是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技术)中国人都很在行。此外还有毒气战,火攻,水攻。实际上军队规模扩大以后,每一名士兵仅仅只是往城边扔一袋砂土,也足以让城墙变成坦途。所以如果说在春秋早期,将军们不愿意攻城的话,到了战国时期,则没有将军敢于守城了,唯一的例外是邯郸保卫战,但阻挡秦军的已不是城墙,而是殊死奋战的赵国军民的血肉之躯,其中甚至包括拼死奋战的妇女和儿童!
落后民族的可汗和单于们穷其一生不过区区数十年战争经验,而中国人拥有数千年人类战争的经验和智慧,中国     军人面对所有非华夏民族的军队的时候,一直拥有着巨大的智力优势,那种自负的感觉就象一位睿智的长者面对一个懵懂的孩童,战争的胜负从来就没有过任何丝毫的悬念。在整个先秦时期,中国历史只有启土的记载,没有入侵的记录。烽火戏诸候是唯一的例外,那还是玩忽职守,内外勾结(最终能攻破都城,内行的内贼们,反叛的中国军人还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被一个降服的民族暗算几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这种建立在智慧之上的强大,使中国人征服了所有我们足迹能够到达的土地。只有北方的游牧民族是个例外。但唯一的原因还是他们没有城市和村庄需要保卫。可以无所顾忌的逃命。而我们的机动能力又不足以追上这些逃兵。千里运粮是古代所有民族都无法克服的技术难题,而骑兵按古代军事家的研究,最主要的战术价值之一就是打击补给线,咬断敌人的气管。这是一个吃粮食的民族在农耕时代很难完成的征服。
    综上所述,在人类古代战争史上,凡对军阵有深刻研究的民族,都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军事民族,华夏民族则是这顶王冠上最璀灿的一颗明珠!
中国,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 - 牧笛 - ★牧笛(KNIGHT)城堡★
 
三,秦始皇,赤裸裸的愚民政策,一个改变中国国运的恶棍!
    关于秦的崛起,很多文人归因于商鞅变法,说秦军从此勇于公斗怯于私斗。这是不对的,战国七雄中,士兵战斗力最强的是魏国,魏国实行武卒制,武卒即武功高手,但战国时期的武功高手主要是指箭术高超的人而不是格斗能力强的人。就象现代军队一名优秀士兵主要是指优秀射手而不是拼刺刀高手一样。武卒在平时负责训练士兵,战时担任基层军官,类似于今天的士官。而士兵战斗力最弱的是齐国。管晏之道虽然富了人民,但过于消极备战,导至军备废弛。但马陵之战用事实说明: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最窝狼的士兵,只要指挥得当,照样战胜最优秀的士兵。所以从士兵身上推断秦国崛起的原因是很昏庸的。从政治制度上推断也同样荒唐。不能说希特勒战胜了法国,希特勒就更长于治国,斯大林战胜了希特勒,斯大林就是全世界人民的治国楷模。
    对于秦灭六国,我觉得用西方人的一句评语更准确:没有希特勒,不会有古德里安,但如果没有古德里安,希特勒就不会震惊世界!只需要改变一下名词,就可以正确的总结出秦灭六国的原因:没有赢政,不会有白起,但如果没有白起,赢政就不会一统六国!白起是整个人类古代战争史上一位战神级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兵圣,也是世界的兵圣,一生摧毁的军队,不仅数量而且质量都是世界之最。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不仅无一败绩,而且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歼灭战之王。并且所有歼灭战,都是在交战双方兵力势均力敌,甚至仅有敌人一半的情况下取得的。战国七雄中军力最强的韩,魏,赵,楚的主力部队,全部毁在白起手中,有这样战神级的人物在秦国,六国不灭亡都难。秦的成功,就是军事上的成功,仅此而以,就是一个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故事。
    秦灭六国后,将其法家治国的理念推行全国。首次在中国废除黄老之道。不再分封而治,在治国上,用治军之法治国,军队需统一指挥,于是建立以一己之力治天下的集权制政权,军队需严明军纪,于是以军法的严厉制定民法。把整个国家变为了一个大军营。人民的不满是必然的。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民之所以不满,是因为有可以参考的凭据。为了摧毁这种不满,就必须毁灭这些参考的凭据。先秦时期的中国教育是非常发达的,国有大学和小学,其中大学校长由周文王亲自担任,授课的人全是朝中大臣,老师的来源就是因为师是中国古代的军职,而授课的人就是担任这些职务的人。授课的内容主要是讲授治国治军之道,我们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政治和军事著作<政要>和<军要>就是这些学校讲授的内容。所以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开办军事院校的国家。此外还教授礼制,音乐等面子文章。所有上层社会的子弟必须上学,不好好学习,朝中大臣会来规劝,规劝后仍不好好学习,朝中重臣会来规劝,如果仍然无效,周文王将亲自出面规劝,如果再无效,就会摈之远方。被整个上层社会抛弃,不接受良好教育的人,上层社会的大门就会对他永远关闭。诸候国有诸候国的国学,乡有乡学,村有庠序。这些是国家出资办的公学。此外私学遍野。学生少则数十,多则数千(按此估算,孔子教书三十年,三千弟子,一名弟子学三年吧,学校大体有三百名学生,是一所低于平均规模的私学,尊孔子为教育之祖,实在是毫无道理)。由于竞争机制健全,朝臣的更替很快。卸职的大臣最好的出路就是办学。而且名气越大,学生越多,收费越高。中国古代教育之发达,师资水准之高,堪称世界之最。这是中国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的坚实物质基础。
    秦始皇所要做的就是摧毁华夏文明,史书对此的记载是焚书坑儒,但这不准确,杀几万甚至几十万名哪怕是领军级的学者,不足以毁灭一个国家的文明,但焚书可以,关闭学校也可以,而这两条秦始皇都做得很彻底,这应该叫焚书废学。任何人有书不交出来,杀本人和直系亲属,知道有人有书不举报,同杀。这种焚书是如此的彻底,以至于汉初,想恢复一些著名的书籍,竟然完全只能靠一些学者的记忆。为了摧毁中国人的军事才能,下令:兵书不藏民间,兵器不藏民间。有这两样中的任何一样,按谋反罪论处,族九族。军事上的愚民政策一直为后世各朝沿袭,是华夏民族几近灭亡的根源。
    一个恶棍竟把一个民族一生的积蓄付之一炬,华夏民族几乎倒退回了生命的起跑线,这对于华夏文明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秦始皇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破坏是无论怎么形容都不为过。一个国家一旦出现无约束的极权,那就是一颗灾星,一个民族的公敌,天下人务须共伐之,这是中国人必须汲取的教训。
中国,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 - 牧笛 - ★牧笛(KNIGHT)城堡★

四,汉武帝,伪善的愚民政策的开山鼻祖
    很多人认为汉武帝伟大,理由是开疆拓土。但如果没有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三朝皇帝行黄老之道为他积累下来的巨大的国家财富,国民财富(人民如果不富,想刮也刮不出钱来),尤其是处心积滤的培育的数量巨大的军马,他最多只能是隋炀帝式的人物,这三朝皇帝并不是不想打匈奴,也不是打不过匈奴,而是匈奴人的游牧性决定了我们很难征服他们。原因上面的文章已讲过。战争必然久拖不决。从文,景帝处心积滤的大量培育军马也可以看出,他们一直在作一劳永逸的征服匈奴的战争准备。并不是像大家以为的那样懦弱。而决定开战后,又任人唯亲,竟然把军队交到文盲和半文盲手中,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此人绝非雄才大略之人。用志大才疏比较准确。好在中国军队当时的战术素养还在,手下的属将还保持着专业水准,可以及时的提出建议和忠告。才没有搞出覆军辱国的事情来,但这支近三十万清一色的骑兵的战果还不如李牧那支步骑兵混编的残军。如果这些军队是在真正的将军指挥下,匈奴人就不会只是简单的被打跑,很可能就被彻底征服了。
    但汉武帝做的最大的坏事还是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自幼家贫,交不起好老师的学费,只好师从一些无名之辈,孔子一身所学是一整套繁复的周礼和音律等皮毛功夫,而当时最值钱的学问,富国强兵之道,是一窍不通的。所以会昏庸的以为,只要大家学会了那一整套的周礼,明悉了尊卑关系,就解决了所有社会问题。其思想核心就是克己复礼,即认为每个人都克制住自己想改善自己生活的原望,各安本份。作奴才的安安心心的作奴才,作主人的好好当主人。就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会次序。具体的讲就是三纲五常,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需要问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地位比你们高。尊卑关系决定了你必须要服从,而且是无条件的服从。这是对下硬的一手,而对于上,则只有仁的道德的软要求。至于不仁怎么办,则说君可以不君,但臣不可以不臣,也就是说就是一个万恶的人当君王,即便他要你去死,你也必须安安心心的作奴才,必须安安心心的去死。并且为这些无理的说教和要求给你戴上很多高帽子,称这是一种无上的美德,你做到了你就是圣贤了,就是全天下最伟大的人。最光荣的人,最高尚的人。盲从是盲从不出社会财富的,去和强盗讲道德也不可能是退敌之方。孔子的这套胡说八道,在那个竞争机制完全的时代,在所有的国君都急着寻找富国强兵之道的时代是完全没有市场的。孔子一生号称三千弟子,知名的有72人,被后人尊为72贤,全是以道德或叫克己著称于世,是一些即没有治国之才也没有统军之术的不折不扣的蠢人和庸人!(这不奇怪,因为老师都是一窍不通)以这样的思想统一国家,不灭亡才怪!但随着秦建立极权政权,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被破坏了,型成了无约束的极权。所谓高鸟尽,良弓藏,兔狐尽,走狗烹。从此国君敢于只要奴才,不要人才!国家治理的好坏,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军队的强弱再也没有可以对比的参照物。人才和奴才在国君眼里变得等值。俯首贴耳的奴才无疑更让国君舒心。而孔子学说无疑是最好的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哲学和最好的奴化教材!一个人的昏庸现在要变成一整个国家的昏庸,男人束脑之所以还能够代代相传,就跟女人束脚能代代相传的原因是一样的。达尔文告述我们: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在自然界,有竞争才会有进化,没有竞争,种族中基因发生的任何恶性变异都无法从血统中消除掉,就会代代相传。这个种族就会退化,并最终消亡。不幸的是这就是华夏民族最真实的故事。
    搞愚民政策的人最初的想法是,把所有的人搞成愚人,自己一个人聪明就好,就可以随意把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但他没有想清楚的是,周围的人都变成愚人后,自己不会被同化吗?即便始作蛹者自己能够清醒他只是在愚弄别人,他的后代也能这么清醒吗?最终的结果是当所有人都变成愚人后,搞愚民政策的人由于长期生活在愚人中,被愚人们包围着,最终被愚人们同化,也变成了愚人中的一员。愚人最终愚弄了自己。只想搞傻别人的脑袋的人,最终搞傻了自己的脑袋。愚民并自愚的结果是一个比一个更短命的王朝。
    军事上的愚民政策后果更严重,仅仅到了东汉末年,魏晋之后,便有了五胡闹中原。中国最后的一批懂行的军人出现在唐初,唐太宗深得骑兵真传,懂得兵法尚权,机者难得易逝,在战机有利的时候,实施追击要马奔不息,一劳永逸的彻底消灭敌人。在统一中国的战斗中,有多次一战灭一国的完美表演。李靖深得阵法真传,懂得用兵之道唯在方圆。王世充深得城市攻防战的真传,知道在城墙上架设巨弩,用来摧毁敌人的攻城装备(作用类似于反坦克炮)。但这就是中国人全部的家底了。
    从此以后,随着军事知识的彻底失传,上至皇帝,王,公,将,相。下至普通百姓,再搞不清将军和普通士兵的差别,以为将军就是武功比普通士兵高强的人。看一看明代的<三国演义>大家不难对这一点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拔将军的考试,变成了可悲的武术比赛,武术不仅不是国粹,反而是一个民族在军事上高度无知的标志,是国耻!一个国家愚昧至此,不灭亡才怪!
    通过中国由盛及衰的历史,透过蒙古人屠杀的屠刀,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和我得出同样的结论:一个国家一旦出现无约束的强权,那就是一颗灾星。谁要想再在中国搞愚民政策,谁就是华夏民族的公敌。天下务须共伐之。没有知情权,人民就是强权的玩偶,没有言论权,人民就无法捍卫自己的权利。千人之诺诺,不若一人之谔谔,言路的通达是一个社会健康的标志,是一个社会能够得到不断改善的前提,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天an门前的华表,那是远古时代懂得治国之道的先帝们所立诽谤之木的遗迹,君明才能臣诤,一个社会一旦再听不到批评的声音了,那不是就大治了,而是一个政权行将就木的标志。鬼谷子先生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在一个政权还有希望的时候,可以尽量去帮助它,但一旦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就只能动手去埋葬它!
中国,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 - 牧笛 - ★牧笛(KNIGHT)城堡★

来源:网络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廖國茂第一屆第一次派下員大會通知

受  文  者: 本法人國茂公『叔房(叄房)』之直系血親卑親屬有共同承擔祭祀全體派下現員
發文日期: 中華民國102年09月02日
發文文號: 公業法人廖國茂管字第1020902號
速        別: 重要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
附        件: 議程現場領取
主        旨: ❶依本法人章程第十條,本法人派下員大會為最高意思機構,每年至少召開派下員大會一次。
❷按本法人第一屆第一次及第二次管理暨監察人聯席會議之決議辦理。
開會時間: 民國102年09月19日(農曆08月15日)上午10時00分整
開會地點: 武威活動中心(廖氏家祠廣場旁)
注意事項: ❶這不但是數百年來本宗(世崇公派下)頭一遭,更是本法人為我武威家風立下標竿、模範的大日
    子,請務必準時出席,事關您的權力與義務,別讓您得來不易的權益給睡著了!
    讓我們一起來譜寫及見證這份榮耀史!
❷秋嘗公祀當日公祭所需禮生由本房族廖運進、廖運買宗長擔任,至於執事則由該年公祀輪值房
     份推出兩名宗長義務擔任執事一職。
❸大會當日榮邀今年榮獲「歐洲肝臟研究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廖運範醫師,
    將針對『肝病』研究項目多年心血與心得跟族人做精 闢的分享。
    來吧,讓我們一起參與及沾露我們共有的運範宗賢難得成就吧!
❹在大會現場於冷氣出風口處備妥四周置有冰塊的置放桌,提供遠途返鄉祭祖的族親置放祭祀
     之牲醴,令族親得以安心参與本次大會。
❺首屆派下員大會手冊現場發放,會後備有簡餐。
第一屆第一次派下員大會議程:
時間 議程內容 說明
09:00~10:00 秋嘗公祀公祭 廖氏家祠
~10:00前 辦理報到 09:35前 廖氏家祠
09:35後 武威活動中心(廖氏家祠廣場旁)
10:00 大會開始 主席宣佈
10:00~10:05 主席致詞  
10:05~10:00  介紹來賓  
10:10~10:20 來賓致詞  
10:20~10:50 專題演講 主講人: 廖運範院士
    主題: 肝病預防、治療趨勢、新藥發展、未來展望
10:50~11:05  工作及經費收支報告  
11:05~11:30 討論提案 經縣府於民國102年03月28日桃民宗字第1020003227號
函備查在案之章程確認案。
議決102年度決算書及業務執行報告書案。
議決103年度經費預算書及業務計畫書案。
議決嘗産田租賃變革案。
其他。
11:30~11:40  臨時動議 由與會派下現員提出
  散會 餐敘(簡餐)
管 理 人
廖運田
連絡電話:0926-625799
大會執行人
廖建銘
連絡電話:0911-251378

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廖國茂 第一屆第二次管理暨聯席會議監察人記錄

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廖國茂  第一屆 管理暨 聯席會議
第二次 監察人 記    錄
時間:民國102年08月18日(農曆07月12日)上午09時30分
地點:廖氏家祠(武威村三鄰十號)
主席(管理人):廖運田                                           記錄:廖建銘
出席人員: 
應出席監察人:廖運秤、廖建銘、廖文源、廖裕德、廖文寶、廖運灶、廖森景、
                           廖運瑼、廖俊雄各房監察人共九 員。
缺席監察人: 廖文寶、廖俊雄兩員請假
列席者(貴賓):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廖世崇監察人廖榮祥
                              祭祀公業廖國茂前管理人廖旗景(缺席)
                              廖仲康
一、會議開始 
二、主席就位、全體出席及列席人員就定位,面向享祀人國茂公、何太孺人暨世崇公、
        張太孺人及廖氏列祖列宗行最敬禮(鞠躬) 
三、主席致詞:(略)
四、列席人員(貴賓)致詞:(略)
五、推選記錄及記錄簽署人
經聯席會議授權主席指定  廖建銘  為本次會議記錄員。
經聯席會議決議管理人及應出席之監察人,擔任本次會議記錄簽署人負責核對記錄事
    宜。
六、報告事項:
工作及執行情形報告(管理):(略)
財務報告(管理人或常務監察人):(略)
七、討論事項:
提案一: 擬案人:廖建銘       附議人:全體應出席暨列席人員
檢視第一屆第一次管理、監察人聯席會議記錄是否詳實紀錄及執行程度案,提請討論
議決之。
說明:
❶本法人於民國102年06月29日(農曆05月22日)上午09時30分,假廖氏家祠召開管理
    暨監察人會議討論事項提案共四案,如附件。
決議:
經出席及列席人員熱烈檢討,歸納如下:
❶日後不論是『管理暨監察人聯席會議』或『派下員大會』之前次會議紀錄應與下次
    開會通知分開寄達給全體與會人員。
❷『前次會議紀錄』盡可能於會後10內整理好寄達給全體與會人員,以便詳閱檢視。
❸本案討論事項提案共四案都詳實紀錄當日之決議無誤。
    唯案由二之決議❷應自今年起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早上十時整,管理人、常務監察
    人、各房監察理人代表全族人等準備三牲醴一付、鮮花一對,於家祠會合祭拜享祀
    人國茂公,大家對此第一次都疏忽了,期許不可再忘卻農曆十月十九日早上十時整
    祭拜享祀人何太孺人了。
❹除上述歸納外,照案通過。
提案二: 擬案人:廖建銘       附議人:全體應出席暨列席人員
案由:
本法人申請成為『高中高職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志願服務學習時數採計實施點』志願服
務學習單位案,提請討論議決之。
說明:
❶民國102年07月17日祭祀公法桃廖國茂字第1020717號函桃園縣政府。
❷已經桃園縣政府教育局口頭通知近日會發函同意本法人成為『高中高職免試入學超
    額比序志願服務學習時數採計實施點』志願服務學習單位。
決議:
❶本案立意良好,既能配合政策又能提供國中生『志願服務學習』機會外,更可彰顯
    本法人與社會接軌之企圖與氣度,故所無不支持之理。
❷辦理本案項目活動相關資料應妥為保管,如簽到退人員名冊、活動照片等,以備縣
    府查考。
    本案『活動照片』得到仲康宗長奧援,當場承諾提供免費沖洗,值得稱許,也請其
    他宗長也能參與-----。
❸榮經桃園縣政府教育局於民國102年08年19日桃教中字第1020043006號函准予列
    為桃園區高中高職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志願服務學習』項目各國中可連結之資源單
    位。
❹經出席及列席人員熱烈討論後,議決提經本法人派下員大會通過後照案為之。
提案三: 擬案人:廖建銘       附議人:全體應出席暨列席人員
案由:
本法人首屆派下員大會手冊內容案,提請討論議決之。
說明:
❶本法人首屆派下員大會手冊內容如附件。
❷其他是否有應備內容?
決議:
經出席及列席人員熱烈討論後,列舉注意事宜如下,本案照案通過。
❶務必將經縣府於民國102年03月28日桃民宗字第1020003227號函備查在案之章程為
    大會手冊必要內容,更應把章程案放入提案的首案,以確認未來本法人據此章程以建
    立公開、公正、透明化制度,將導入正軌運作無虞。
    其餘建請建銘多費心再充實大會手冊之內容外。
    並以黑白影印(建銘負責義務列印、裝訂)於大會當日發放予全體派下現現員。
❷為免爭議,大會手冊不以招攬廣告方式印刷,由本法人編列預算方式執行之或現場亦
    得接受出席之派下現員贊助(應開立本法人正式收據)。
❸本次大會不但是數百年來本宗(世崇公派下)頭一遭,更是本法人為我武威家風立下標
    竿、模範的大日子,除由建銘協助發函通知全體派下現員外,也請各房監察人務必告
   知該房派下現員準時出席。
❹大會當日榮邀今年榮獲「歐洲肝臟研究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廖運
    範醫師,將針對『肝病』研究項目多年的心血與心得跟族人做精闢的分享(題目於九月
    五日前確認)。
❺本法人首屆大會乃是本宗的數百年來的首創,恐有不周。
    故所,發函邀請舉凡世崇公派下所有衍生的公法人之各管理人及監察人,敬請爾等出
    席指導之。
❻大會當日除由仲康宗長負責攝影外,其餘工作人員由建銘安排,也請各監察人能協助
    之。
❼邀請函以對外代表本法人之管理人具名邀請貴賓,邀請之貴賓由管理人裁奪。
在大會現場於冷氣出風口處備妥四周置有冰塊的置放桌,提供遠途返鄉祭祖的族親置
    放祭祀之牲醴,令族親得以安心参與本次大會。
❾會前提供可稵粑(麻糬)、會後備有簡餐供與會全體派下現員充飢。
提案四: 擬案人:廖建銘       附議人:全體應出席暨列席人員
案由:
本法人祖業耕地(蒸嘗田或稱嘗産田、遴蒸嘗)經清查後之變革案,提請討論議決之。
說明:
❶本法人於民國102年06月29日(農曆05月22日)上午09時30分,假廖氏家祠召開管理
    暨監察人會議討論事項案由四決議辦理,如附件。
❷我國土地稅,是田賦、地價稅,及土地增值稅三者之通稱。三者均為財產稅。
    田賦與地價稅是以擁有土地為課稅基礎,未規定地價或已規定地價,但仍供農業使
    用的土地(主要為鄉村土地),課徵田賦;已規定地價的土地(主要為都市土地)
    ,課徵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是對土地移轉時之增值(售價大於成本之差額)為課徵
    基礎。
   田賦所稱供農業使用之土地,是指農作、森林、畜牧,及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之房
    屋、曝場、排水等用途。納稅義務人為土地所有人,設有典權者為典權人。
   田賦之繳納,原則上是以稻穀或小麥等實物為之。除不生產此等作物之土地外,不
    得以現金繳納,亦不得以其他實物繳納。「田賦徵實」是我國田賦的一大特色。
   田賦之課徵標準是「賦元」。不同地目的不同等則,每單位土地面積的「賦元」各
    不相同,代表土地可能收穫之多寡,如地目為「田賦」的土地:一等則者,每公頃
    五○‧五二賦元;二十六等則者,每公頃僅一‧二四賦元。
    田賦徵實之數量,應徵收稻穀之土地,每賦元徵收稻穀二十七公斤;應徵收小麥之
    土地,每賦元徵收小麥二十五公斤。不過,日前實際上均是徵收稻穀,不產稻穀之
    土地,折收代金;且每賦元只徵收稻穀十三公斤,遠較稅法所定之二十七公斤為少。
   田賦徵收時間,每年分上下兩期。由稅捐稽徵機關填發通知單,寄納稅人以憑繳納。
❸解釋名詞:
  賦元:係指按各種地目等則土地單位面積全年收益或地價釐定全年賦額之單位。
                   每公頃土地每年應繳之賦元額,為計算田賦之基數,並非實際支付之金額。
  賦額:係指每種地目等則之土地面積,乘各該地目等則單位面積釐定支付元所得
                   每筆土地全年賦元之積。
建銘認為在這裡應該為大家補充何謂「等則」,因為這是土地稅法之田賦章節裡面滿
重要的東西。
等則:該只按各種地目土地單位面積(以公頃計)全年的收益或是地價的高低所區分
            的等級。
            等則是亦可表示土地生產能力高低的等級,等則越低者,生產力越高,賦元數
            越大,相對應納之田賦也就越高。
❹地目等則係日據時期為課徵土地稅賦(如附件),依土地使用現況所銓定,惟沿襲至
    今,地目、等則之記載與土地使用現況已有失實,有關其存廢問題,前經本部邀集
    有關機關開會研商獲致廢除地目等則制度之決議,並分別以八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九○五三三號函及同年十一月三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九○七
    ○四號函送會議紀錄在案。
❺經查原租賃契約之租率夾雜太多管理問題,租率並未完全依照等則標準訂立,差異性
    太大了。說白點,等則相同,且通一區塊,為何租率差距可差異可達100%以上?
    合理疑是否跟管理者關係好的佃人其租率相對的低,甚至管理者可以擅改自己租賃的
    租額租率?
❻運珍宗長實際租賃面積,經實測扣除『武威福德宮』,如附件。
❼租率若重新調整後參考方案,如附件,請各位監察人討論之。
❽本法人所有位仁愛路旁(塘背埤塘前)大潭段塘背小段611-0、612-0、1037-0叁筆土地
    得否依章程第五條第㈥款辦理公開招賃,亦請各位監察人討論之。
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廖國茂章程第五條第款內容如下:
原承租人擬放棄耕作權欲將租賃權轉讓前,應先徵詢本法人同意後,擇以寄發函件通
    知全體派下現員或以公開公告張貼於祠宇公告欄公告之,期間至少達一個月以上,始
   得擇期於祠宇正廳公開招標或抽籤或執爻定之。
決議:
❶經出席及列席人員熱烈討論,原則上同意。然,本案茲事體大,授權管理人、常務監
    察人釐清、研議可行方案,提經本法人派下現員大會通過,並經鄉鎮公所及縣市政府
    之租佃委員會通過後,於民國一○四年私有耕地租約期滿續訂租約申請為之。
❷上項未經管理人鄉鎮公所及縣市政府之租佃委員會通過前,本法人據原私有耕地租約
    收取租谷(代金),佃戶仍依此繳納為之。
❸101年度租谷(代金)於派下員大會後,於今年十月十日早上9:00~11:30假廖氏家祠
    會議室繳納之。持有私有耕地三七五租約之佃戶,應出示該租約或等同證明。
❹大潭段塘背小段611-0、612-0、1037-0叁筆土地於派下員大會通過後,祭祀公業法
    人桃園縣廖國茂章程第五條第款為之。
八、臨時動議:
九、散會

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廖國茂 第一屆第一次管理暨聯席會議監察人記錄

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廖國茂  第一屆 管理暨 聯席會議
第一次 監察人 記    錄
時間:民國102年06月29日(農曆05月22日)上午09時30分
地點:廖氏家祠(武威村三鄰十號)
主席(管理人):廖運田                                           記錄:廖建銘
出席人員: 
應出席監察人員:廖運秤、廖建銘、廖文源、廖裕德、廖文寶、廖運灶、廖森景、
                              廖運瑼、廖俊雄各房監察人共九 員。
缺席監察人員: 廖俊雄請病假、廖運秤
列席者(貴賓):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廖世崇監察人廖榮祥
                               祭祀公業廖國茂前管理人廖旗景(缺席)
一、會議開始 
二、主席就位、全體出席及列席人員就定位,面向享祀人國茂公、何太孺人暨世崇公、
        張太孺人及廖氏列祖列宗行最敬禮(鞠躬) 
三、主席致詞:
四、列席人員(貴賓)致詞:
五、推選記錄及記錄簽署人
經聯席會議授權主席指定本法人常務監察人廖建銘為本次會議記錄員
經聯席會議推選廖運田、廖建銘、廖文源、廖裕德、廖文寶、廖運灶、廖森景、
    廖運瑼等出席者,擔任本次會議記錄簽署人負責核對記錄事宜。
六、報告事項:
工作及執行情形報告(管理):(略)
財務報告(管理人或常務監察人):(略)
七、討論事項:
提案一: 擬案人:廖建銘       附議人:全體應出席暨列席人員
案由:
依本法人章程第十條,本法人派下員大會為最高意思機構,每年至少召開派下員大會
一次案,提請討論議決之。
說明:
❶『派下員大會』擬結合秋嘗(秋季的祭祀)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公祀』當日。
    建議秋嘗公祀當日上午九時至十時公祭,十時整於廣場召開『召開首屆派下全員大
    會』。
❷賀!本法人派下現員運範宗賢榮獲「歐洲肝臟研究學會」終身成就獎,乃我叔房全
    族之光。
❸召開派下員大會實乃本宗大事且如何在首屆派下員大會對運範宗賢優越成就堪為典
   範表達肯定,應儘早妥為規劃之,以免慌亂。
❹秋嘗公祀當日公祭所需通生、引生及執事由何者擔任之及工作安排----等作業。
決議:
❶經出席及列席人員熱烈討論,照案通過。
❷秋嘗公祀當日公祭所需禮生由本房族廖運進、廖運買宗長擔任,至於執事則由該年
    公祀輪值房份推出兩名宗長義務擔任執事一職。
❸秋嘗公祀當日上午九時至十時公祭,以不影響族人原有祭祀習慣為原則。
❹秋嘗公祀當日早上十時整於武威活動中心召開『首屆派下員大會』。
❺大會希望榮請同屬派下員的運範宗賢能於百忙中抽閒以自身為例,讚嘆祖德與本法人
   全體嗣孫共勉之。
❻『大會手冊』以招募宗長登商業廣告方式取得主要印製經費來源。
    應備妥『服務人員背心』,給大會工作人員穿著,以便與派下現員區隔。
    全體監察人除為『首屆派下員大會』必然服務人員外,請務必落實宣導族人踴躍參與
    數百年來第一次召開『首屆派下員大會』。
❼大會備有簡便餐飲供本法人之全體派下員裹腹充飢外,也會提供本宗系統表(祖譜的基
    礎)由全體派下校正。
❽本法人召開之『首屆派下員大會』大會通知應於秋嘗(秋季的祭祀)農曆八月十五日中
    秋『公祀日』前15日寄達全體派下員。
提案二: 擬案人:廖建銘       附議人:全體應出席暨列席人員
案由:
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本宗傳習除有清明祭祀、秋嘗公祀日及四時八節之祭等敬
宗遵祖之傳統。本法人之享祀人國茂公及祖婆何太孺人忌日反遭冷漠,完全違背公業
設立登記的目的與宗旨案,提請討論議決之。
說明:
❶叔男國茂公生於甲子年(乾隆九年,西元一七四四年)二月初四日丑時,諡樸厚,
    歿於庚申年(嘉慶五年,西元一八○○年)六月十九日申時。
    何太孺人生於辛巳年(乾隆廿六年,西元一七六一年)十一月廿三日子時,諡勤惠
    ,歿於壬辰年(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十月十九日辰時。
❷建議自今年起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早上十時整,管理人、常務監察人、各房監察人
    代表全族人等準備三牲醴一付、鮮花一對,於家祠會合祭拜享祀人國茂公。
    每年農曆十月十九日早上十時整,管理人、常務監察人、各房監察人代表全族人等
    準備三牲醴一付、鮮花一對,於家祠會合祭拜享祀人何太儒人。
❸族人於工作忙碌之餘,歡迎您也能一同參與祭拜享祀人國茂祖公、祖婆。
決議:
❶經出席及列席人員熱烈討論,照案通過。
❷自今年起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及農曆十月十九日早上十時整,管理人、常務監察人、
    各房監察人代表全族人等準備三牲醴一付、鮮花一對,於家祠會合祭拜享祀人國茂公
    、何太孺人。
族人於工作忙碌之餘,也歡迎您能一同參與祭拜享祀人國茂祖公、祖婆。
提案三: 擬案人:廖建銘       附議人:全體應出席暨列席人員
案由:
依本法人章程第卅二條,擬具年度經費預算書及年度業務計畫書、擬具年度決算書及
年度業務執行報告書,提請本法人派下員大會通過後報請主管機關備查案,提請討論
議決之。
說明:
❶本法人章程第卅二條(核備文書)全文如下:
本法人應於年度開始前三個月,擬具年度經費預算書及年度業務計畫書,提經本法
    人派下員大會通過後報請主管機關備查。
本法人應於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擬具年度決算書及年度業務執行報告書,提請本法
    人派下員大會通過後報請主管機關備查。
❷年度經費預算書及年度業務計畫書、度決算書及年度業務執行報告書如附件。
決議:
❶經出席及列席人員熱烈討論,照案通過。
❷國曆八月十八日召開本屆第二次管理、監察人會議時,管理人應提出更完整『103年
    度經費預算書及年度業務計畫書』『年度決算書及年度業務執行報告書』書面報告,
    經監察人審議通過後,納入『大會手冊』,提經本法人派下員大會通過後報請主管
    機關備查。
提案四: 擬案人:廖建銘       附議人:全體應出席暨列席人員
案由:
本法人祖業耕地(蒸嘗田或稱嘗産田、遴蒸嘗)運南宗長租佃案暨祖業耕地租佃全面
清理案,提請討論議決之。
說明:
❶祖業耕地租佃依本法人章程第五條(租賃)、第六條(租賃終止、註銷)為準則。
❷其中章程第五條第應納地租依兩造簽訂耕地租賃契約當時議定之。
    繳納實物得按應繳實物數額以前年度十二月至當年度每月時價之平均價格為代金。
    但地租不論分兩季或一次性繳納,皆應於當年度十一月卅一日前繳清,經手人出具
    之收據除有經手人簽章外,應蓋本法人圖記及管理人印鑑為憑。
❸過往依等則為標準並經兩造簽訂耕地租賃契約當時議定之應納地租,已不符實際情
    形外,瑕疵亦所難免,如附件。
❹應以更合理、更周全的新思維考量,重新釐清租佃情形及議定新的應納地租,以示
   公允。
❺運南宗長明白意思表示放棄光明段祖業耕地的租佃權,去年即放棄繳納租谷(代金
    )案,應如何處理?
決議:
❶經出席及列席人員熱烈討論,照案通過。
❷應納地租應依實際耕作面積、租率公平、公正如實繳納為之。
❸『面前田』佃戶運珍宗長租賃面積,應施以實測扣除『武威福德宮』後計之。
至於運南宗長的租佃權依本法人章程第五條(租賃)、第六條(租賃終止、註銷)
    為準則外,請管理人先詢問其子女續租意願或運南宗長的兄弟有無承接意願,再提
    監察人會議研商。
❺國曆八月十八日召開本屆第二次管理、監察人會議時提出本法人『租賃管理總清冊
    』,經監察人審議通過後,納入『大會手冊』,提經本法人派下員大會通過後,管
    理人據以收取租谷(代金),佃戶依此為繳納之。
八、臨時動議: (無)
九、散會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台州——唐始有此名,以天台山得名,治临海。明清有台州府,民国废。   台城——在今南京鸡鸣山南乾河沿北。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改建,东晋南朝台省宫殿所在地。   台湾——明末称荷兰侵略者所筑城堡热兰遮城为台湾城,在今台南市安平镇。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置台湾府,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1885)置台湾省。   辽左——指辽东。   辽东——战国燕置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十六国后燕末为高句丽所有。唐贞观十九年(645)取辽东城,置辽州,后废。明九边亦有辽东,总兵官驻广宁(今北镇),冬季驻辽阳。明末地入后金()   辽西——战国燕置辽西郡,秦汉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前燕移令支(今河北迁安南),北燕移肥如(今卢龙北)。北齐撤销。   辽州——①辽阳曾名辽州,见“辽东”条。②山西左权县旧名辽县,隋始设辽州,治乐平(今昔阳西南),唐移治今址。民国改辽县。1942年改左权县。⑧辽亦有辽州,治辽滨(今辽宁新民东北)   辽阳——契丹以前见“辽东”条。938年,契丹置辽阳府。辽、金东京在此。元设辽阳路、辽阳行省,亦以此为治所。   邢——周姬姓国,在今河北邢台,后迁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公元前635年为卫所灭。   邢州——隋置邢州,治龙冈(宋改邢台,即今河北邢台)。北宋末曾为信德府。金仍为邢州。元为顺德府。民国废府。   巩昌——宋以通远军置巩州,治陇西(今属甘肃)。金升为巩昌府。民国废府。   吉州——①隋置吉州。治庐陵(今扛西吉安)。隋、唐都曾称庐陵郡,后仍为州。元时改名吉安。②金在今山西吉县一带置吉州。民国改县。   芍陂——在今安徽寿县南。   考亭——在今福建建阳西南。宋朱熹晚年居此。   西川——①唐分剑南为西川、东川。西川治成都,辖成都平原及其以西、以北之地。②宋有西川路,治益州(成都)1001年,分为益州、梓州二路。
    
西宁——1104年,宋改鄯州置西宁州,治所即今青海西宁。   西州——①汉晋时凉州的别称。②640年,唐灭高昌置西州,辖今吐鲁番盆地,治高昌,在今吐鲁番东南。   西安——①唐咸通至清末,今浙江衢县名西安县。②今陕西西安,自1369年明置西安府,始有此名。1928年始设市。   西县一一诸葛亮首次攻魏,屯西县,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西京——①汉唐指长安。②五代晋、汉、周及北宋指洛阳。⑧渤海以鸭渌府为西京,在今吉林浑江市旧临江县境。④辽金以大同府为西京。   西河——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西城——汉西城县在今陕西安康西北,西魏移今安康。东汉时在此建西城郡,魏名魏兴郡。西魏称金州。
西域——狭义指今新疆,广义指玉门关、阳关以西所有地方。
  西洋——元明时以南海以西为西洋,以东为东洋。其分界约在东经110度左右。   西鄂——东汉张衡为西鄂人,地在今河南南阳北。   西楼——契丹西楼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   西套蒙古——指河西走廊以北、河套以西的阿拉善、额济纳二旗。   百花潭——在成都西郊,杜甫草堂即在潭北。   厌次——古县名。秦在今山东惠民东;晋移至阳信东,后废。隋在今惠民东南,北宋迁今惠民。明废厌次为武定州,清为惠民县。   成皋——在今河南阳汜水镇。   成德——762年,唐收安史降将所置方镇之一,治恒州(后改名镇州,即今正定),辖恒、冀、深、赵等州,又名恒冀、镇冀。922年为晋所并。   成周城——周公旦所筑,在今洛阳东郊白马寺以东。   夹谷——孔子相(任赞礼之职)鲁定公会齐景公处,在今山东莱芜南,另说在淄博市淄川西南。   杆关——有二,一在今湖北长阳西,一在今四川奉节东赤甲山上,又名江关,均春秋时楚、巴相拒时所筑。   扬子——古津渡名,在今江苏邗江南。本在长江北岸,为重要渡口。唐开元以后,因沙洲淤积,离江日远,乃自此开运河南至瓜州渡口,以通航运。隋唐尚有扬子县,宋移今仪征,为真州治所。明改扬子县为仪征县。   扬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此时的扬州包括今江苏的江南(今扬州即古广陵,在徐州,不在扬州)、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闽、赣三省。三国魏、吴各有扬州,魏扬州治寿春,吴扬州治建业。东晋南朝的扬州缩小了。《宋书·州郡志》说扬州领十郡,只包括苏南、淮南、皖南和浙江。事实上这些地区中还有许多侨置州郡,如南徐州等。隋以吴州为扬州,治江都。今扬州才和扬州这名字有关。   夷门——开封的别称,因战国魏大梁东门称夷门得名。   夷洲——东汉三国时称今台湾为夷洲。   夷陵——楚邑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汉置县,吴改名西陵,晋又改夷陵。南朝齐迁至宜昌西北。隋峡州夷陵郡治所在此。唐移治今宜昌市,亦为峡州夷陵郡治所。元为峡州路治所。明为夷陵州,夷陵县省入州治。1735年,清升为宜昌府,府治即宜昌。   师子国——斯里兰卡的古称。   曲女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卡瑙季。玄奘到此时,为戒日王都城,极为繁盛。十一世纪初,伽色尼王朝马默德侵入时被毁。   曲沃——春秋晋曲沃在今山西闻喜东北。战国魏另有一曲沃,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曲阿——楚邑名云阳,在今江苏丹阳。秦置曲阿县。三国吴改云阳,晋仍称曲阿。唐天宝初改丹阳。   曳至河——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上游。   光州——南朝梁置光州,治光城(今河南光山,隋时所改)712年移治定城(今潢川)。司马光出生于此。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潢川县。
    当涂——汉当涂县在今安徽怀远东南。东晋侨置,后割原于湖地,治南陵东南。隋移治姑孰,即今县。   吐火罗——中亚细亚古国,即大夏(巴克特里亚)   同州——西魏置同州,治武乡(今陕西大荔)。清雍正时升府。民国废府。   同谷——西魏末年置,在今甘肃成县,后为成州。   回中——秦宫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又有回中道,南起关中的沂水河谷,中经回中宫,北出萧关,进入陇东。   回洛仓——隋筑,在今洛阳隋故城北七里。   朱提——汉置朱提县,在今云南昭通。汉末刘备置朱提郡,以此为治所。南朝梁废。唐再置朱提县,天宝中地入南诏,唐复于今四川宜宾西南置朱提县,唐末废。   朱仙镇——在河南开封西南,明清四大镇之一。   朱雀航——六朝建康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浮桥)中最大的一座。在今南京镇淮桥东。   伏羌——唐改冀县为伏羌。后入吐蕃。元仍为县,民国改为甘谷县,属甘肃。   伏俟城——曾为吐谷浑都城,在青海湖西岸布哈河河口附近。隋置西海郡。 
  伊州——隋于今新疆哈密置伊吾郡。唐改伊州。   伊阙——见“龙门”。   伊吾卢——简称伊吾,东汉置都尉屯田,旧城在今哈密西四堡。隋置郡,余见“伊州”。   伊逻卢城——唐龟兹都城,即今新疆库车。   伊犁九城——17611780年间,清政府筑伊犁九城,即:塔勒奇、绥定、惠远、惠宁、宁远、广仁、熙春、瞻德、拱宸。   华州——西魏置华州,辖境历代屡有变迁,治所在今华县(曾名华山、郑县)。清不辖县。民国为华县。
华阳——晋常璩《华阳国志》谓“华阳”指华山以南川滇黔广大地区。南朝曾在陕南勉县一带侨置华阳郡、华阳县。   华亭——即华亭谷,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孙吴封陆逊为华亭侯。唐天宝十年(751)置华亭县。元明清为松江府治。民国为松江县。   华容——汉华容县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   延平——即今福建南平。汉置南平县,元为南剑路治,明清为延平府治。   延州——西魏置延州。隋唐都曾改为延安郡,后仍为州。1089年,宋升为延安府。西魏治广武,唐治肤施,均在今延安东北,宋移肤施至今延安。   延津——今河南有延津县(汉唐等代的酸枣县在其西),汉唐时在黄河南岸。从延津东北至滑县以北的各渡口,总称延津。   延陵——春秋吴季札所居,即今江苏常州。西晋延陵县在今丹阳西南,隋移丹徒(今镇江),唐还旧治,宋废为镇。   延绥——明九边之一,先治绥德州,后移榆林卫(今陕北榆林)   州——唐改豳州为州,治即今彬县。民国废州,以州治为县。   宁——759年,唐置方镇名宁,领邰、宁、庆等州。唐末号静难军。   全州——五代楚分永州置全州。民国为全县。今为广西全州县。   合州——①南朝梁在雷州半岛置合州,治徐闻(今海康)。隋废。②南朝梁在淮南置合州,治汝阴(今合肥),隋改为庐州。⑧西魏于涪江、嘉陵江合流处置合州,治石镜(今合川)。隋改涪州,唐仍为合州。1243年,宋移治钓鱼山(今合川东)。元还旧治。民国为合川县。   合浦——汉武帝置合浦郡,治合浦(今合浦东北)。唐置廉州,亦治合浦。宋沿置,而移合浦县至今洽。   会川——唐于今四川会理西置会川县,天宝末为南诏所有。南诏置都督府。大理时置府。元为路。明为卫。清废。   会宁——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旧名按出虎。金置会宁州,升为府,加号上京。蒙古废府。又今甘肃省有会宁县。   会州——西魏置会州,治会宁(今甘肃靖远)。曾属吐蕃、西夏。北宋后期再置会州。元移治西宁(今会宁东),后省西宁入州(即以州治为西宁县)。明降州为会宁县。   会稽——秦会稽郡治吴(今苏州),包有江南、浙江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更包有浙、闽全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绍兴),有浙闽之地(今杭嘉湖均属吴郡)。三国吴分设临海(台州)等郡后,辖境缩小。隋为越州。又隋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
    
州——今河北永年,古为州地。州,北周置,治所广年,隋改永年,但故址在今县东南。   洛阳一一九朝古都,汉魏古城在今市东北,隋唐古城在今市区。
  洛涧——刘牢之败前秦军处,即今安徽淮南市东淮河支流洛河。洛涧又名洛水,按史书上常见的洛水有三,一即洛涧,一为今河南洛河,一为今陕西北洛河。   洛口仓——隋洛口仓又名兴洛仓,在洛水入黄河之口处,故名。在今巩县东北。   洮州——今甘肃临潭,古名洮州,北周始置。   济水—一江、淮、河、济,古称四渎。济水有黄河以北与黄河以南两部分。黄河以北部分源出今河南济源西王屋山,入河处汉时在今武陟县南,后移今温县东南,又移至温县西南。因受河堤阻挡,近代济水不入黄河,而折入漭河。黄河以南部分系黄河支流,古时从今荥阳北分出,东流入巨野泽(北朝时从今荥阳东北至巨野泽有南北两条水道)。出巨野泽后向北再向东流入海中,在今济南附近一段,大体同今黄河,从济南以北栎口起至海,大体同今小清河。隋以后巨野泽以上渐湮,以下则渐称清水。唐宋曾利用济水南派故道,通东方航运,如五丈河即是。以后又湮。   济州——①北魏所置济州,治石敖(今山东茌平西南)。唐安史之乱以前、州城为河所陷,辖地并入郓州。②五代后周分郓州重置济州,治巨野(今县南)。巨野本在北魏济州界之外,所领亦仅一小部分为旧济州地。金移州治于任城(今济宁,在北魏与巨野同属兖州)。元升路,辖境兼有今苏、皖各一部。明仍为州,辖境缩小。清济宁州仅济宁、嘉祥、金乡等数县,巨野、郓城都不在州境。民国废州。   济阳——汉济阳县在今河南兰考东北,西晋在此曾置济阳郡,南迁后废。济阳县在唐初并入冤句县。   济阴——汉分梁国置济阳国,改郡,治定陶(今县西北)。隋唐为曹州济阴郡。   济南——汉有济南国。吴楚七国乱后为郡,治东平陵(今章丘西)。晋移治历城(今济南)。北魏为齐州。宋政和中升济南府。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济州河——元在济州境内所开运河,即今运河鲁桥、安山段的前身。会通河完工后,济州河成为会通河的一段。   浑河——即今永定河。本名卢沟河,因河水浑浊称浑河;又因下游河道常有迁徙,称无定河(按陕北有无定河,是正式名字,此系别称)。康熙三十七年(1698)于成龙等疏浚改定河道,命名为永定河。   浔州一一唐分燕州置浔州,治所在今桂平东南。桂平一带有浔州之称始此。贞观即移治桂平(今县西,宋移今治)。清代尚有浔州府。明大藤峡瑶族起义,清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均在浔州府境内。民国废府。   浔阳——即寻阳。又唐以今九江市地为浔阳县,又曾以江州为浔阳郡。   津门、津沽——均天津别称。称门,因系北京门户;称沽,因天津本名直沽。   宣大——明宣府、大同的合称,清初尚有宣大总督之设。   宣化——清康熙时改宣府镇为宣化府,辖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间地,民国废府。原府治即今宣化县。
宣州——今安徽宣城古为宣州治所。隋灭陈后改南豫州置宣州。南宋乾道时升宣州为宁国府。   宣武一一唐汴宋的军号。朱温于唐末为宣武节度使,治开封,后遂以开封为后梁都城。   宣府——明九边之一,总兵官驻宣府(今宣化),镇守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间地。   宣城一一晋有宣城郡,治宛陵,即今宣城。隋唐有宣州宣城郡。
  室利佛逝——古国,七——十三世纪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即三佛齐。   祖州——辽有祖州,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原为耶律氏世居之地。   祖法儿——古国,即佐法儿,在今阿曼的佐法儿一带。郑和曾至其地。   神州——中国的别称。隋因避杨坚父杨忠之讳而改中国为神州。
  祝阿——今山东禹城,唐天宝以前名祝阿。   冠军——汉以霍去病封地为冠军县(今河南邓县西北)。唐废。   胥山——今苏州西南有胥山,今杭州吴山一名胥山,又嘉兴东亦有胥山,原名张山,均因伍于胥得名。
鄗——刘秀在此登基即皇帝位,创立了东汉王朝。“鄗”字后被拆成两字,即今河北高邑县。
滁州——在今安徽中部偏东。欧阳修曾为滁州知州,《醉翁亭记》开篇即说:“环滁皆山也”。
盩厔——古以山曲为盩、水曲为厔,故名。西汉置县。今陕西周至县。
藁城——今河北藁城市,滹沱河之南决北徙即以藁城为顶点。
衢州——以三衢山为名,今浙江衢州市。
灞——河名,在今西安市东,《汉书地理志》有载。灞桥出土了西汉的纸。